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延伸阅读 中国历史上女人内衣发展史】

[复制链接]

701

主题

1134

帖子

3476

积分

大学三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34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09:5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的女性内衣越来越追求美丽性感,极大的满足了女性对于内衣个性化的需求,不过今天大家所常见的内衣,大部分都是受西方外来影响所演变来的,对于中国传统的内衣,我们往往只能从一些古装影视剧中偶尔略知一二,那么古代的内衣都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呢?
  中国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以下诉说的内衣历史线索从汉朝开始。
中国古代四大妖姬:妹喜、妲己、褒姒、骊姬
  汉朝内衣称作「抱腹」或「心衣」。汉朝:汉朝内衣称作「抱腹」或「心衣」,而「抱腹」及「心衣」的基础是「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鉤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而汉朝常用的内衣材料是平织绢,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作「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潘安兰陵王领衔中国古代美男最后一个却死得冤!
  魏晋时期,内衣称作「两当」。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挡胸又可挡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且为双层,内有衬棉。而「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内衣「诃子」。唐代:在这之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由外衣的样式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繫一条阔带。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此内衣材料也需讲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变为无带的。而「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能够保证「诃子」上胸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朝内衣称为「抹胸」。宋代:宋朝内衣称为「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钮扣或带子繫在一起。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则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形式不一。
  元代内衣称「合欢襟」。元代:元代内衣称「合欢襟」,由后向前繫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到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繫在一起,或用绳带等繫住。而合欢襟的材质用「织锦」居多,图案则为四方连续样式。
  明代内衣叫做「主腰」。 明代:明代内衣叫做「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繫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古代抗击匈奴的第一名将是谁?李牧远胜卫霍二人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
  清代: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繫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炼;中等之家多用银炼、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而「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则是「肚兜」常见的顏色。
  20世纪:「小马甲」的发展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内衣的材质通常以棉、丝为主,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女性内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这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对个性的追求有很大关系,有些喜欢性感的,有些喜欢塑身的或者其他的,总之女人对内衣的挑剔促使了今天内衣多元化的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