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该考生高考总分660分,依次填报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9个院校的平行志愿。按照志愿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计划数已满,考生档案无法投进,同济大学有计划空缺时,就投到了该院校。
平行志愿只会“投档一次”,这个“一次”怎么理解?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高考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考试,中国的高校录取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招生录取。
一方面,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但供需矛盾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完成好每一个招生计划,是我们的职责;另一方面,一千多所高校、几十万考生、几十万招生计划,我们不可能像分房那样,让每个人都上台选择。
目前最有效的主流的录取投档方式还是一档一次(这里所说的一档一投,应该是一个批次一轮平行志愿投档只投一次)。当然,我们也在积极研究改革招生录取投档模式。未来会出现“一档多投,一生多录”。 
如图所示,该考生总分590分。依次检索A、B、C、D、E、F、G、H、I 9个平行志愿,首先投到A学校,考生因达不到录取要求被退档,这时尽管考生分数已达到B学校的投档线,也不能再次投档。
如果掉档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批次的录取结束了? 
如果一个考生在平行志愿中掉档了,并不意味着这个批次就没机会了。录取过程中,高校在平行志愿投档后生源不足未完成的招生计划、投档后因少数考生不符合录取条件退档或投档考生自己要求退档而未完成的计划、平行志愿投档后新增的招生计划,面向全体考生重新公开征集志愿。
如果考生掉档了,要密切关注省招办发布的征集志愿公告,在规定的时间填报征集志愿。
对于高职高专阶段,还有补录的机会。
不过,从往年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平行志愿投档后的计划完成率达到97%以上。这也意味着,如果考生在平行志愿掉档了,后面的机会小很多。希望每个考生都能把握好平行志愿这个机会,理性填报、一次录取。 
平行志愿大大增大了考生的投档几率,但投档只有一次,必须加倍珍惜。现实中考生投档成功又掉档的情况有哪些? 
我们把现实中考生投档成功又掉档的情况叫做“掉抗”。
这种“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考生填报志愿不当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考生对所报高校的专业期望值过高,且又不服从专业调剂; 2 忽视了少数高校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或专业统考成绩等有一定的要求; 3 随意填报志愿,填报了不愿意就读的院校(专业); 4 志愿顺序排序不当。 
每个批次投档时,所有高校和所有考生的平行志愿投档是一次性完成的,一旦被退档,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后续批次录取,录取的机会和满意度将大大降低。我们把这种情况视为平行志愿的“坑”。有的“坑”是显性的,有的“坑”是隐性的。
平行志愿虽然减轻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同时也存在风险,其中“坑”的风险最大,但这种“坑”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一定要注意“避坑”,否则将“掉得大”,“坑”了自己。那么,填报平行志愿时如何“避坑”呢,我们提供以下“避坑法则”。 1 研究高校《招生章程》。认真仔细地阅读拟报院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要求,坚决不填报自身条件或单科成绩等不符合的院校或专业。 2 理性选择。统筹各个院校和专业志愿。如果对专业要求较高、意向比较明确,可以适当降低学校的层次以确保满足专业意愿。 3 别任性。审慎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尽量填满专业志愿,适当拉开6个专业志愿的层次,不能全部选择好专业。 4 莫随意。克服填报志愿中的随意性,不愿意就读的院校(专业)不要填;尤其是填报中外合作专业或高收费专业,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5 注意院校(专业)志愿排序。院校(专业)志愿顺序最好按考生自己的升学意愿排序,将最想就读的院校(专业)填在靠前的位置。 以上“避坑法则”同样适用于梯度志愿。
每年总有一些考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退档而失去录取机会,我们很痛心,希望以这种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引起考生朋友们高度重视。
有的考生对专业有要求,不想就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这类考生您有哪些建议? 
是的,基于平行志愿潜在的风险,我们建议考生最好是服从专业调剂,但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是考生的权利。
如果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性非常强、要求非常高,我们给这样的考生两点建议:一、认识了解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在湖北的招生录取情况;二、适当降低对学校的要求,以保证专业。有一句成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学校和专业就是这个道理,除非考生的分数足够高。
近年来湖北的招生政策规定很多方面的描述都提到一个词“分类投档”,那么请问您,什么是分类投档?为什么要实行分类投档?分类投档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考生如何利用分类投档规则填报志愿? 
简单的讲,“分类投档”是以“院校+专业类”为基本投档单元的一种新型投档模式。传统的投档模式是以院校为基本投档单元,也可以说是“分校投档”。所谓“分类投档”,就是将对录取有特殊要求和与其他招生专业差异较大的专业,用不同的投档单元区分开来,分类控制,分类投档,分类形成投档线。专业类可以是一个专业,也可以是一些专业的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