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实拍:生存在网贷上的悲剧年轻人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无论是借债的,逃债的,还是讨债的,或者暴力催债的,不管谁被卷入“网络借贷”这个怪异的生存圈,都会被深深吸入无底黑洞,无法自拔。
自11月21日《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下发开始,监管部门在一个月内连颁三道《通知》,剑指网贷这个曾经一度不受拘束的行业。 市场闻风而动,那些曾经放款门槛低到只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的网贷、分期购平台,纷纷收紧而停止放贷,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落入多头借贷陷阱的借款人开始大面积逾期,随之而来的催收风暴里,屡屡传出有人因为不堪暴力催收而轻生的消息。 网贷平台上,不管是现金贷还是消费分期,年化利率直逼36%的不在少数,更有一些转化到线下交易的私贷,收取的“手续费”更是高达40%甚至50%,这也是网贷饱受诟病的地方。 钛媒体影像《在线》多地走访,花了数月时间深入接触借款人、催收人、放款公司。对很多人来说,接触网贷的那一天起,他们的命运就注定发生了变化;当监管到来时,他们的命运和生活再次发生变化。可是未来呢,他们已无暇顾及,眼下最好的生活就是“得过且过”吧。 
被大学劝退后,小杨第一次算了自己的网贷欠款:本息共计82445.43元。在过去的10个月,他根本不敢给自己算总账。小杨的第一笔借款是3500元,从那以后他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法以贷补贷,手机里的网贷App从1个变成40多个。11月21日,《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文件出台,网贷平台纷纷停止放款,小杨的资金链断裂,逾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他的手机开始被天南海北的催收电话、短信轰炸,学校接到催收电话后,小杨被劝退。 
离开学校,小杨租了一间4平米的房子暂住下来。用户借款时会被读取通讯录,或被要求提供手机服务密码,借款人如逾期,催收人员会通过借款人通讯录或近3个月的通话详单,联系借款人的亲戚朋友同事,以此向借款人施压。小杨老师接到了态度恶劣的催收电话,校领导很快得知事情,小杨因此被劝退。小杨的父亲也接到催收电话,遭到了催收人员的辱骂。一向听话的儿子闯了大祸,父亲很悲伤,为了给儿子清债,父亲连夜找人筹钱。 
小杨是无意中接触到网贷,2月份的一天,他在使用支付宝的过程中,看到有个“来分期”,凭芝麻信用分就可以借钱,他试了一下,很快就到账3500元。“我当时手里有春节兼职打工挣的四千多,这样我手里一下有七千多,我想着借三千五分12期,每个月才还三百多块,不会有问题”,小杨拿着钱独自出去旅游,玩了一圈回学校发现没钱还款,就开始主动注册网贷App,从此走上“借钱-还钱-借钱”的循环。大一开始,小杨在校外的兼职就没断过,当他发现网贷来钱如此快,就再也没去校外兼职打工。 
“这些平台,你每次还完一笔它就给你提额,你可以马上再借出来,比如还一笔2000的,平台会提额到2500元,你就可以借这个2500元去还别的平台,手里说不定还有富余。”小杨借过的最多一笔是6500元,利息最高的一笔是2000元7天期到账1450元还款2100元。小杨统计了自己的借款记录:他一共有超过21万的累计借款数额,“这些钱有两到三成我自己花在旅游和吃上面,其他的都是不同平台之间拆借还款的流水”。 
申请网贷,除了手持身份证拍照,还要填写职业信息。“我填的住址和职业全是假的,有的是胡编乱造,就在网上随便找个地址和电话填上去。”小杨靠这样的方式隐藏了学生身份,“从没有一个平台核实过信息,如果核实了我就借不到钱”。坐在这间狭小的屋子里,看着自己统计出来的数字,小杨感到后怕,“借钱的时候我根本没怕过,我想只要有新的借款平台出现,我就可以一直借下去,过1年我毕业工作再拿工资补上窟窿,没想到变成这样”。 
离开学校,小杨面试过几个工作都没成功。他想找跟专业相关的事情,但专业能力却没达到面试官的需求,没有实习经验和毕业证也让他减分不少。在学校做兼职时,发传单、端盘子他都做过。靠网贷过了几个月滋润日子,小杨心态也变了,他无法接受在餐馆端盘子被呼来唤去,即使他曾在一家大餐厅兼职一年,“我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想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我知道这是不对的,我还在调整心态。”接连的打击也让小杨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决定先找一份工作安定自己,工作之余补习专业,为此他回了一趟学校,把自己的专业课本都拿了回来,开始重新学习。 
出租房楼道口,小杨掏出手机照亮上楼的路。网上不时有关于“大学生不堪网贷催收而自杀”的新闻,小杨也有过“一了百了”的想法,每天催收电话不间断,他根本不敢看手机,收到退学通知的那一刻,小杨的压力到达顶点。短短几天,这个年轻人的人生发生了急剧变化,从网贷的迷梦中醒过来,小杨身处一片黑暗中,一度觉得毫无希望,“要不是自己扛住了压力,家人给了光亮,我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经过跟学校沟通,学校答应1年后小杨可以回学校考试拿到毕业证。离开学校一个多星期后,小杨最终找到了一份在办公室的兼职,每个月可以拿两千多块钱,他想先把这段时间捱过去,边打工边强化专业知识,年后再找找对口的工作。从校园走到社会,小杨有一种重生的感觉,他把这当成自己犯错的报应,也明白了“网贷是个无底洞”,他想告诉那些有侥幸想法的人“千万不要碰网贷”。“做网贷的人害了我们,也害了他自己,他们也要倒霉了。”小杨说。 
两个多星期以来,大学生小敏每天都在应付催收短信、电话、微信。她在40多个地方借了现金贷:一半是网贷App、一半是线下私贷,一共8万多元。催收信息一条比一条恶劣,让小敏陷入深深的恐惧。上图中,(左1-2)闪贷超人催收员扬言要群发小敏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甚至威胁要PS小敏母亲的不雅照群发小敏通讯录;另一名私贷人员(右边微信)威胁小敏的信息更是让她感到非常不安。小敏欠了闪贷超人1000元,欠这名私贷1000元本金,对方要求她偿还1500元。“我的朋友就收到过闪贷超人发的有我照片的催收短信。”小敏告诉钛媒体《在线》。 
小敏的第一笔网贷是2000元,期限14天,这笔钱到还款日,她手头没钱,就注册了一个校园贷平台申请贷款,审核期间一名中介经理联系小敏,说可以帮小敏在别的平台快速借款,小敏在对方的帮助下,在闪贷App上借了4500元。中介提供的“帮助”,就是替小敏包装资料,填写虚假职业信息绕过学生身份通过审核,该中介向小敏索取了20%也就是900元中介费。此后,这名中介还向小敏推荐过很多网贷App和线下私贷,并“传授”了她包装个人资料的技巧。 
小敏借4500是为了还第一笔2000,也为了给她的狗看病。小敏从小喜欢狗,离家上大学,她花80元在路边买了只土狗。去年夏天这只狗病了,“我家以前养过很多年的一只狗就是因为那种病死掉的,我很怕这只狗也一样死掉”,借钱时,小敏根本没仔细想后果,她“只想把这只狗救活”。借来钱还掉第一笔钱,救活了狗,小敏也滑向了现金贷的深渊。 
她借的钱多是半个月周期,每还一笔,就可以得到500元提额,这个以贷补贷的游戏直到11月底才划上句话。小敏平时不爱吃喝也不讲究穿着,接触小贷一年多时间,她说自己每个月2500元生活费也搭进去了,窟窿反而越来越大。尤其是线下私贷,放贷人通过微信、支付宝放款,利息被冠以“手续费”的名头,有些急钱她甚至被索要50%的“手续费”和每天100元的逾期费。“借来的钱我自己用了10%,其他都是还钱还利息。”小敏说自己并没因为借了钱而变得富余,反而“经常没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