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称“东方芝加哥”。 但我们更爱叫他“大武汉”, 大在城区地域面积广, 大在人多又热情, 大在美食多到你不想走, 更大在它浮浮沉沉几千年的历史。 盘龙城遗址伊始, 距今已有3500年, 然而要论武汉真正的崛起, 让武汉变得不一样的人, 大概要从近代张之洞这儿说起了。 
?张之洞 
?1894年7月3日湖广总督张之洞视察 1890年,汉阳铁厂龟山脚下动工,堪称创举,江城乃至全国钢铁事业自此起步。 
pic by 网络 ?汉口巨商宋伟臣等筹办既济水电公司,在此兴建水厂 1906年,宗关水厂建成,武汉水电时代到来!福荫至今,始成地标。 

pic by 网络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辛亥帷幕拉开,民国历史由此延续。 
pic by 网络 ?张之洞最早提出在汉兴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设想 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建成通车,“桥城”文化此刻开始流传。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到武昌火车站 1992年,邓小平“南巡”首站,改革的春风吹满江城,码头文化继续繁荣。 
?由130余位画家参与创作的630米《长江魂》局部 前 行 ! 的 肩 膀 执 着 汉 人 站 在 前 人 争 当 首 创 的 武 画 卷 仍 在 书 写 历 史 过去的故事早已写下, 此刻的篇章又是谁在一步步续写? 

pic by 玩摄堂 2014年,武汉提出“武汉每天不一样”“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宣传口号,顷刻间武汉似乎进入大开发时代! “满城挖”也成了这几年的常态,桥修路建,地铁贯穿全城,我们嘴里吐槽着,心里却欣喜武汉此刻的蝶变,武汉也再度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而我们这群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既能感受到城市的生命力,也在城市里耕耘着自己的故事。 在这里无论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只要在这座城市待过的人,都是武汉生命的续写者。 ▼ 李艳美 | 70后 银行职员 “有梦就去追,到老不后悔, 加油,付出一定有回报。” 
pic by 网络 来武汉22年了,和另一半带着仅有的1500块钱过来打拼,现在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已经是地地道道的老武汉了… ▼ 尚哪儿去 | 80后 CXO “这里不是我的家乡,但却是我的家。我只知道,她让我安心停下来,让我成为了她的一部分。” 
pic by 网络 2011年底工作调动来到汉阳,早出晚归跑销售开会,没驾照,靠公交车和两条腿走遍武汉。吃遍武汉路边摊和刁角位置,学会边走边吃热干面,比很多武汉人还要熟悉武汉的大街小巷。 ▼ Tony | 80后 计算机 “这里真的有让你可以感觉到城市因为你的努力而改变!” 
pic by 网络 2017年2月,离职阶段,家里希望利用叔伯关系工作学习,寻求发展,但自己想趁年轻找工作在外打拼,甚至考虑创业,处在纠结迷惘期。 ▼ Lemon | 90后 软件工程师 “武汉的夜晚比白天更让我们充满存在感。” 
pic by 网络 程序猿说:“没有看过光谷软件园4点的凌晨不足以和我谈人生!”工作三四年了,加班熬夜,是他生活的常态。 ...... 你们执着的奋斗, 让江城也在努力配得上你们的梦想! 你们的酸甜苦辣、柴米油盐, 在历史的烹煮下, 酝酿出武汉这味佳肴! 在这里, 奋斗、逐梦、追寻, 这是心中唯一的坚持, 一个个恰似武汉一隅的小插曲, 汇聚成改变城市的无限力量, 感谢你们, 一点一滴的付出贡献, 是你们让武汉,每天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