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武汉市黄陂区区长吴祖云在灵秀湖北活动中,向记者介绍,黄陂区已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景区群—“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黄陂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木兰八景: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清凉寨、木兰古门、锦里沟、木兰云雾山、农耕年华和大余湾等。配套黄陂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启用。 至2014年,黄陂有国家5A级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及国家4A级景区3家(清凉寨、锦里沟、农耕年华),是全国4A级以上景区最密集区。黄陂区立足区情,抢抓机遇,着力把丰富的山水资源与文化品牌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旅游兴农富民战略,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行业主管、品牌主打”的“五主”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区向旅游强区、名区的蝶变。整个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已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2012年,全区接待游客803.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0.08亿元,全区5万农民先后吃上了旅游饭。 此外,黄陂区另有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木兰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武汉第一漂天寨沟漂流、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汉口北旅游购物中心、武汉百联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等一大批差异化发展的旅游景区。 黄陂已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智慧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强区”。旅游业也成为黄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兴农富民的重要产业。 旅游是“绿色GDP”,重生态,无污染,可致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也有好例子。旅游区其中一个4A景区2002年落户黄陂时,景区所在的长轩岭石门乡尚处贫困状态。景区将两个自然村纳入进来,投资800多万元,帮助改建“龙池堰”和“朱家山湾”73户农民的住宅,并支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至2015年“官田村”、“竹园村”两个自然村发展了“农家乐”80多家,建设茶果基地500多亩,创建苗木花卉基地400多亩,户年均收入达5万元。2002年9月28日开园以来,该景区接待量超过530多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800万元,上交利税2200多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亿元,形成了全国推广的旅游扶贫“黄陂模式”。2015年,区委区政府再出台政策,确立旅游支柱产业地位。2012年,全区接待量超过8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为20.08亿元。2013年预计将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武汉北郊的黄陂,正走在从农业大区向旅游强区的蝶变之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