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游线 刘家山村是武汉市最边远、海拨最高的行政村,有近千年历史,村中房屋建筑风格古朴新颖,古银杏群、山茶、翠竹园林和小桥流水风光风韵典雅,被誉为武汉市最美的村庄。 铁衣古松:这是清凉寨最大的一棵古松,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方圆百里少见。早在1958年“大办钢铁”时,这棵松树曾被划定砍伐,由于天公作美,骤临一场雷阵雨,两名锯工当场被雷电击伤,锯条也断入树中。这棵松树才免遭厄运,并从此被人们神化。村民们拿来铁片钉入树身,年年敬香烧纸,以施保护。 书香河、思乡桥、进士桥、状元桥:都要是为纪念该村人氏、清朝进士刘炳士,并激励后辈“学而优则仕”而命名的人文景观。 刘炳士故居及“木本水源”御赐木扁:清朝道光年间(1847年),刘家山村人氏刘炳士考上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授封“代驾王”。刘炳士出身贫寒,为官清正,做官不忘根本。道光皇帝对他的人民品十分尝识。刘炳士老年回乡时,道光皇帝亲笔题写“木本水源”四个大字,命人做成木扁赏赐予他。刘炳士回到家乡,即筹款盖房,将御赐木扁悬挂于正堂之中。后被族中人改为刘氏祠堂。抗战时期日本人进村放火烧毁了祠堂,唯这块木扁安然无恙。后转到村保长家中保存。但事有蹊跷,保长家又遭了一次火灾,房屋财产俱焚,唯这块木扁依就完好无损。直到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才被红卫兵小将凿去排头的部分字句。对这块木扁之所以历经火患和政治劫难而不“死”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刘炳士百年之后,魂归故里,一直暗中守护着这块木扁,并得神明相助;一种说法是:这块木扁制成后,经过秘制防火、防腐配方处理等等。由于这块木扁的历史悠久,又充满传奇色彩,一直被刘家山人视为镇山之宝,珍藏至今。 观音台画廊:与孝昌县临盖,可俯瞰观音湖美景,西北部山水田园风光,是游人踏青赏景、纳凉和美术、摄影爱好者写生绘画摄影的极佳场所。 回音壁:这是一堵绝壁,有对壁发音。即有回声之妙。对攀崖爱好者更是极具引力,站在绝壁前,大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古银杏群:银杏树被称为植物中的活石,集观赏、食用及药用价值于一身。银杏果味道鲜美,银杏叶可以制茶,有通经络、降血压等功能,浑身是宝。全村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有42棵。 青茶、翠竹园林:沿茶园步道绕山而行,一路可见遍地青茶,满园翠竹与银杏松杉交织成锦。游人漫步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更能品味到白云生处浓郁的山乡气息,享受悠闲自在的农家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