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城事] 寻踪觅影 探访昙华林里的老武汉

[复制链接]

52

主题

136

帖子

365

积分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17:0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触手可及的昙华林

  武汉三镇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便是昙华林、老租界和显正街,它们或以古雅醇厚而著称,或以异域风情而惊艳,它们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江城版图中,成为一幅幅厚重的城市人文图画,其中昙华林正是武汉历史文化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老街区,中国近代教育在这里发端,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在这里诞生;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在抗战时期,这里更是全国的“文化首都”。
  但建国后的大改造,偏偏遗忘了昙华林,于是老城深处的这条老街,才得以保留了大体的模样。但同时也由于它的历史文化价值鲜为人知,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使它不断遭到破坏。昙华林最早的发现者公认是武汉市民俗专家刘谦定,此后不断有专家学者以及市民发出呼声,提议抢救、保护、合理开发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2004年武昌区政协举行专题座谈会,呼吁抢救性保护昙华林的优秀历史文化建筑,打造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2010年武汉市长李宪生对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进行调研,要从整体上加强昙华林历史街区的规划,将昙华林历史文化板块和首义文化板块、革命文化板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小编将带您一起去探访昙华林的前世今生。
  沧桑古巷中的武汉近代史
昙华林古街图

  昙华林,武昌旧城一个汇聚了历史所有沧桑的地方,单是这个名字,就可以窥见光阴留下的烙痕。从名词解释上来看,昙华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花,因古时花、华相通,故名。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至于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风貌与印迹更比比皆是,百年以上的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公馆、老花园等建筑数目竟然达到数十处之多,令人不由得产生了仿佛在时空交错中回到了百年之前的错觉。当然,建筑年深老旧尚不足讶异,最值得称道的还要数老房子背后蕴藏的历史和文化含量。比如昙华林里的文华书院的建立以及图书馆的开辟,标志着近代教育的发轫和公共图书馆的诞生;又如当年日知会在此创立,大批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在此活动,革命遗址星罗棋布,反映了这座城市勇于斗争和创新的精神……太多太多因素,使得昙华林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无法估量。
  漫步昙华林  那些建筑,那些凝固的音乐
  走进位于武昌的昙华林,小编和众多初来探访者一样,惊诧于它与市井尘嚣迥然不同的雅致与古朴。闹中取静,生活在街上的长者,喜欢用这个词来概括这里的生活。这是经由悠远的历史气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后让人产生的奇特感受。昙华林乃清代古巷,集中展现了老武昌城的昔日风貌,迄今为止已逾数百年历史。其中遗存了两座百年以上的江夏民居,粉壁、黛瓦、灌土墙、小天井以及木构屋顶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建筑特色,而在一座名人故居的小院里,居然还完整地存留着红砂石筑的武昌老城墙的墙基,可谓难能可贵。
仁济医院

  沿省中医院大门往前走,就是古老的仁济医院。仁济医院建于1895年,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之一,现存主楼和4栋附楼为中西合壁砖木结构建筑。整座建筑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 据了解,省中医院曾将主楼当图书馆,4栋附楼为职工宿舍。为了较好地保护这座整体建筑,省中医院将所有的住户迁移,并拨巨款进行修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6

帖子

365

积分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17:05:37 | 只看该作者
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

花园山顶天文台遗迹

  花园山是昙华林的中心区,微微拱起的小山丘绿荫成群,乱石相间,藤萝相缠,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山上的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是一幢保存完好的建筑。原建筑分为礼拜堂和修女居所两部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礼拜堂。这个修女会1806年在意大利创建,总部设在罗马。1868年该修女会应湖北教区主教明位笃邀请,派遣人员来汉。在花园山置地创建分院,开办教理班、工艺所、育婴堂等公益性事业。山顶看下去,相隔仅50米就是胭脂路市场,那边热闹的人间烟火气息更衬得这里闹中取静,心情会突然变得宁静淡然。
崇真堂

  沿着小巷向西直行,窄窄铁门内。1864年由著名传教士杨格非来武汉后建造的湖北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崇真堂,属于哥特式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形,门窗采用二心卷和彩色玻璃,一次可容纳500人做礼拜。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导陈望衡曾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祟真堂是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很有文物价值。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这里都有过不可忘记的辉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址,就是珍惜历史。”
融园

  这里号称是武汉最美的咖啡馆。由原来的教士公寓改造而成,背后是花园山,绿色伞布,棕色藤椅,红色灯笼,欧洲风情与中式复古完美结合。
  还有西方传教士在汉设立的最早的文华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石瑛故居、钱基博(钱钟书之父)老宅、瑞典领事馆……我们漫步在昙华林老街,百年老建筑随处可见。歌特式的基督教堂,希腊神庙式的圣诞堂,完全中式的门牌坊,北欧式的住宅建筑……都珍藏着老武昌的城市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