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4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话题] 武汉晴川阁 -武汉名胜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晴川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晴川阁,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始建于明代嘉靖26年至28(公元1547—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5:37 | 只看该作者
  
  
  
  
  晴川阁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
  晴川阁景区整个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晴川阁景区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2002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5:55 | 只看该作者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的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取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面阔5间,进深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园",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禹稷行宫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微呈凹形曲线。中轴线两侧卷棚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天井。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禹碑亭。亭内立有毛会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禹稷行宫与重修的铁门关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6:11 | 只看该作者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该阁自创建以来,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维修增建,2次重建。现存建筑是1983年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复建的。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
  晴川阁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公矾上,与黄鹤楼隔岸相对,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名冠四方的楼阁隔江相望,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 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于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6:29 | 只看该作者
  
  
  
  
  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公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至于彩绘雕饰,则是聘请民间的木雕匠师采用传统技艺绘制。
  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6:48 | 只看该作者
  
  
  
  
  1、晴川阁历史由来
  始建于嘉靖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547—1549年),是当时的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倡议兴建的,命名中的“晴川”二字取唐朝大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该阁自始建以来,与禹稷行宫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维修增建,两次重建。上一次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主持重建。1935年晴川阁被风吹倒,禹稷行宫幸存。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修葺禹稷行宫后,重建晴川阁。现存建筑为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的复建,由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
  2、晴川阁建筑特点
  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三字。其规制略有扩大,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其底层面阔五间,通长20.8米;进深四间,通宽16米。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晴川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7:07 | 只看该作者
  
  
  
  
  禹稷行宫
  1、历史由来
  禹稷行宫(禹王宫),本名大禹庙,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
  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1131)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
  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
  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重建,1984年按“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
  2、建筑特点
  经修缮的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院落式建筑。正立面为砖体牌楼式(四柱三楼三门)面墙,其他三面为青砖半砌风墙。大殿为硬山顶式厅堂,正立面前檐用如意半拱装饰并承托出檐,正脊两端升山较大,但屋面无折水。天井两厢如廊式,均为单坡屋面。行宫屋面盖青小瓦,檐头屋脊装饰沟头、滴水、鸱吻、坐兽等。
  3、保护级别
  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8#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7:24 | 只看该作者
  
  
  
  
  铁门关
  1、历史由来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楚波亭
  始建于明代,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重建于1986年,为平面呈扇形的暖亭。
  “荆楚雄风”碑
  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为荆南观察使李拔所书。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
  朝宗亭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于此。《尚书·禹贡》中有大禹治水“江汉朝宗于海”的说法。清末在武汉境内分别设立“江"、"汉"、"朝"、"宗”四关,管理长江、汉水水上交通运输,即渊源于此。
  禹碑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刻石纪念。碑文77字,奇特难识。意为禹治水,使百姓安居乐业。碑亭东面的禹碑为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所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主题

2906

帖子

768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7682
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7:5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