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湖北网门户 今日商讯 查看内容

湖北大学三下乡:最美不过还乡情,稠浓好似蜂浆茗

2022-6-30 08:01| 发布者: 早安武汉| 查看: 576| 评论: 0

摘要: 2022年6月13日至15日,湖北大学法学院乡樟树实践团队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邱山村、陈太村和胡进村开展调研活动,以深入了解脱贫乡村背后的脱贫历程、挖掘村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乡贤为目的,到各村内进行实地 ...

2022年6月13日至15日,湖北大学法学院乡樟树实践团队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邱山村、陈太村和胡进村开展调研活动,以深入了解脱贫乡村背后的脱贫历程、挖掘村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乡贤为目的,到各村内进行实地走访、与村委会、乡贤或村民们进行近距离交流。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收获良多。

是由春雨将产业发展的风险扛在肩上、致力于事事亲为,才为邱山村博得了前进的契机。身为“90”后却担任村书记一职,他身上承载着不同于常人的稳重与成熟。“我们要先认识到村子的优点特色,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引入产业。”谈到村庄的发展,他如是说道,也如此实施。他敏锐地观察到邱山村地势高、环境好的特点,鼓励乡贤们回到家乡投资、引入凤仙花和中药材基地。他以身作则,坚持每逢工作日吃住在山村,引导村委会点对点吸引、招揽乡贤,带领村委会亲自管理基地。他清楚向银行贷款引入新鲜产业的风险,仍咬牙坚持去做,与村民们商量租用土地的合同,从未延迟发放租金。在由书记身上,我看到了社会上新一代中流砥柱独有的坚韧与挺拔,更看到了独属于这位“90”后的坚守与温柔。我深知,社会的发展是一种传承,而此时,无数“90”后们正在紧紧地握住交接棒。

图为邱山村由春雨书记与团队在产业扶贫基地门前合影。通讯员 康琳雨 供图

是陈青峰用最无私的反哺之意建设村庄,不求回报也不畏付出,才为陈太村夺得了珍贵的荣誉。作为陈太村乡贤代表,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一连串成就或头衔,而是他始终谦虚而纯朴的态度。当团队成员问及他为村庄付出良多有何回报时,他只轻轻一笑,“我回报养育自己长大的村子,要什么回报呢?不仅是我,我们村所有的乡贤都不求回报。”作为村里的中心理事会会长,他将“会长传承制”终结于这一代,转而选用民主投票制;他将“无私奉献”镌刻在自己的心间,卯足了劲为陈太村谋发展;他早早认识到乡村“法治”的不足,采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村中纠纷。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从大山中走出去的“少年”最澄澈的还乡之情,更看到了知识型人才对乡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坚信,当越来越多的人们体味到家乡的珍贵,那时的乡村将一片风和日丽、春意盎然。

图为团队成员与陈太村陈国民书记(中)、陈青峰(左)进行交谈。通讯员 康琳雨 供图

是胡国强以对村民们最深的守望、对村庄最忠诚的奉献之情盘活村内产业,才让胡进村的村民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犹记得他提起自己是新上任书记时的点点怯意,“老书记做得很好,我是刚上任的新书记,很多事情还不熟悉。”可即便如此,他带领团队往村中大棚基地前进时的背影仍然独立而动人。在大棚中,他与老人们打成一片、谈论水果长势,毫无村书记的架子,亲切又接地气。离开大棚时,他回眸望向大棚,眉眼坚毅,“只要能让老人们日子好过一些,我这个书记就有意义。”这样说着的他,话语中的真诚打动了当场所有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安心扎根乡土的人们最本质的闪光点,更看到了无尽的远方、无数个甘把青春撒向人民的平凡英雄。我明白,各人有各人的使命与愿望,而正是这些无名人士将头顶的天空撑起,普通的人们才能在自己的一方世界中追逐自己的理想。

最美不过还乡情,稠浓好似蜂浆茗。我庆幸在调研中遇见一位位以自身为薪柴、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的人们,他们让我体味到了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还乡之情。(通讯员 严瑞)


图为胡进村胡国强书记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通讯员 康琳雨 供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