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话题] 想抓住最后一丝秋意 就赶紧去江边芦苇荡里捕晚风

[复制链接]

56

主题

64

帖子

188

积分

小学四年级

Rank: 5Rank: 5

积分
1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6: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为:芦花飞扬景色如画
图为:芦花以轻逸婆娑之姿迎四方游客
图为:在美丽的芦苇荡里,情侣享受着浪漫,孩童感受着自然,老人体会着不同阶段的人生况味。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一夜降温后的江城,人们若想抓住最后一丝秋意,最好的去处莫过于长江二桥下江滩边的芦苇荡了。
11月6日上午,记者行至长江二桥汉口段引桥处,放眼远眺汉口江滩,只见连绵几公里的芦苇随风摇曳着白色的“花朵”——芦苇开了花,这正是它们这一年中最耀眼的时刻。
以江水沙石为友 伴武汉人近十载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这是古时异乡漂泊的贾岛见到芦苇的感触。在漫漫旅途中看到这种湿生禾草,总会勾起无边思念,更感到迷茫无依。
可是现在,如若城郊出现一片芦苇荡,必然引得人们蜂拥而至。更别说闹市中有这样一方野趣宝地,必然会成为深秋初冬出游的不二选择。说到这里,很多武汉人应该都了然于胸了——说的正是二桥下那一片绵延的芦苇。
据介绍,历史上长江汉口段并没有成片的芦苇。“这是近10年来长的”,武汉市政府“布衣参事”、老武汉胡全志告诉记者。原来,新建汉口江滩时,采取了改缓岸坡、减少船运等做法,为芦苇的自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再加上人为的保护,这片芦苇荡终于成为繁华都市中心一道难得一见的原生态风景。
楚天金报摄影记者已连续6年追拍江边这一片芦苇荡。春日里,百草权舆,万物勃发生机,芦苇们也抽出新芽。夏天,它们伴着江风渔火摇曳,无风时则肃然静默。到了这个季节,它们以轻逸婆娑之姿,以别致的白花迎接“芦花节”的四方游客。渐入寒冬,它们被伐去,走完了生命的历程。
这片芦苇至今已见证了武汉的近十载春秋,它们以朝阳落日为伴,以江水沙石为友。
它们不知让多少穿着白纱的新人以其为背景,享用了浪漫;不知让多少穿红着绿的孩童徜徉,体味到了难得的野趣;更不知让多少白发苍苍的老人,重新找到了老武汉的兴味。没有悲歌,只有孤高;没有哀怨,只有超然,芦苇始终用温柔的怀抱款待众人,直到生命画上近乎完满的句号。
用心规划悉心打理 护江城标志性景观
日前,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今年的芦苇高约1.5米,不如往年高大;宽度与滩地齐宽,但有的地方长势不好,略显秃势。
武汉市江滩管理办公室绿化部部长沈立权告诉记者,这片芦苇近1100亩,其实应称作芦荻更为严谨。据介绍,芦苇是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南荻归入禾本科芒属,南荻和芦苇都生长于河岸、湖边等湿地内,粗看两者外形相近,细看则有区别——南荻叶的中脉为非常明显的白色,而芦苇叶中脉的白色不明显。
“一般来说,芦荻每年4月发芽,11月开花。今年上半年江岸区组织进行滩地平整工作,影响了当时已发芽的部分芦荻,所以今年部分游客反映长势不如往年,”沈立权转而说,“但是,经过了滩地整理,明年芦荻生长、开花状态会更好。”
的确,在大城市闹市中心有如此规模的原生态芦苇荡,可能是中国城市里绝无仅有的,值得持续保护。
据了解,芦苇、芦荻是湿地最主要的植物,对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沈立权表示,大规模的芦苇群一般生长在人迹少至的偏僻地区,地处特大城市的中心,每天有来来往往的船舶和人流,是很鲜有的。
少有人知,在这片芦苇成为武汉秋日的标志性景观的背后,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付出了许多努力。千亩芦苇的“花期”结束后,会成为冬日里的火灾隐患,管理部门需要“请”来收割机割掉芦苇。还需要启用旋耕机作业,沈立权介绍,这项工作相当精细,才能确保不挖得太深,以免伤到芦苇根部;不能过浅,要把碎芦苇翻到土层下,遇到明火也不会被烧着,“这样处理下来,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花费10万元以上”。
采访最后,楚天金报记者重新登上长江二桥,桥下的芦苇荡中,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仍演绎着城市与人,人与芦苇的故事:哪怕寒风渐起,都阻挡不了爱侣们在芦花丛中演绎唯美的光影瞬间;哪怕秋雨过后滩涂泥泞,也仍有老人和孩子三五结伴,拍照、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