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武汉生活
墙体广告
湖北资讯
武汉指南
热点关注
今日商讯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安全验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快捷导航
湖北网门户
Portal
湖北论坛
BBS
本地资讯
商讯推荐
生活指南
分类信息
湖北网址
每天导读
排行榜
群组大广场
快速导航
今日武汉
情感驿站
江城交友
职场交流
寻医问药
武汉知道
武汉美食
旅游户外
武汉时尚
购物打折
通信数码
运动健身
武汉楼市
家居装饰
车行天下
我要结婚
妈妈宝宝
亲子乐园
跳蚤市场
招聘求职
房屋租售
商务信息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安全验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
湖北论坛
›
休闲生活
›
阅读广场
›
60、70、80、90年代大学生,开学“大三件”都有啥?
返回列表
查看:
5734
|
回复:
0
[文摘周刊]
60、70、80、90年代大学生,开学“大三件”都有啥?
[复制链接]
香草布丁
香草布丁
当前离线
积分
322
72
主题
106
帖子
322
积分
小学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 积分 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 积分
小学六年级, 积分 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 积分
积分
322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3:57:5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开学季,你已开始打包行李了吗?从铁饭盒到手机,大学生们更新换代的“入学装备”,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又是一年开学季,你已开始打包行李了吗?
从铁饭盒到手机,大学生们更新换代的“入学装备”,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属于你那个年代的独家记忆,是什么?
入学装备:钢笔、换洗衣服、大个的饭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国家包办了很多装备,入学时学生们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学习需要的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60年代新生入学场景
今年80岁的陈老先生分享了自己半个世纪前的大学生活:
读大学的几年中,学杂费、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全由国家包了,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
新生报到时,很多学生都只带一件行李,因为学校不收学杂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有的大学生在校时甚至还享受公费医疗。
当时的大学录取是推荐和考试结合,我1959年在部队成为干部,然后就被推荐去读大专,1960年到196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读气象专业。
当时上学跟现在是反过来的,读中学费用是要自己付,能上大学的,费用基本由国家全部承担,生活用的被褥、脸盆等,还有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之类的都是由学校发,学生一般就需要自备一支学习用的钢笔,每月还会得到20多元津贴。因为我是部队干部身份,每月领工资,所以需要交12元/月的伙食费。
1962年入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朱先生则有不同回忆:
去的时候带了3件行李:一个背包,一只箱子,还有装着热水瓶、脸盆、饭碗之类的网兜。衣服里缝着两个月的生活费24元。我们寝室里有个山东同学,看来家境还不错,箱子是用很好的木头打成的。最穷的是个安徽同学,裤脚管是用各色布片接长的。
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的饭碗一个比一个大。我的饭盆能装半斤饭,最能吃的一个同学,饭盆足有小号的脸盆那么大。
入学装备:脸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1978年考入暨南大学的崔爱国:
当时行李箱还没普及,不少同学都拿着彩虹色的网兜去报到,网兜里必定有三件套: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
印有“红双喜”的搪瓷脸盆
淡黄色印有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
入学装备:钢笔、收音机、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1988年考入广西大学的莫祖胜回忆:
我那会儿迁出户口学校会发粮票,每月33斤,报到时要带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除了迁户口外,那时还得迁粮食关系,自带一个月的粮票,因为考的是本省的大学,所以带地方粮票就行了,考到外省的同学,还要带全国粮票。大概到1993年、1994年左右粮票才取消。
1989年,杨劲松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现改为陕西科技大学):
那时候的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共的餐具。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
食堂没有公共餐具,饭盒需要自备
由于当时通讯仍不发达,只能靠书信往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在中山装口袋里插上一支钢笔,是那个年代的标志。
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都会戴一块表
晚上能在被窝里听收音机,那时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吉他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90年代
入学装备: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1996年考取兰州大学的贾晖回忆:
我们的被褥由学校统一发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校园可以买到,带银行卡就行。我报到时还带了听英语和广播用的单放机,日记本和好几个版本的字典。
早晨的走廊到处是为备考大英四级而练习英语听力的学生
当时的年轻人流行用磁带听音乐、学习
BP机在学生中属于奢侈品了
入学装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等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行李箱也从笨拙的木箱演变成了带轮子的拉杆箱
一转眼,毕业已经好多年....
你大学入学是哪一年?
当年你的行李中都有些什么?
快来和我们分享吧!
本文摘自瞭望、民生周刊、羊城晚报、申江服务导报。
大学生
,
开学
收藏
0
相关帖子
大学生手绘请假条 各种各样“艺术风格”的作品 不会画画想请假都不行
在武汉的大学生赶紧来吧,六大活动等着你!
玩酷新视界武汉大学生设计比赛报名—武汉唐人教育吉祥物形象设计大赛参赛细则宣传说明
武汉大学生留汉新政,凭毕业证可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买房低于市场价,工资不低于全国水平
武汉出台大学生留汉“升级版”新政:大学生凭毕业证就可直接申请落户武汉户口
武汉大学生落户新政?只要是大学毕业生,无论省内省外学校,不论本科或专科,都可以落户?
武汉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将着力解决落户、住房、收入三大问题
凭毕业证落户买房8折年薪5万保底!为了争夺大学生人才,武汉拼了!
武汉零门槛落户政策效果显著 有望四年留住百万大学生
洁婷2019大学生原创音乐节:势不可挡的原创音乐文化浪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情感驿站
生活杂谈
招聘求职
Copyright © 2009-现在 湖北网/湖北论坛 www.hubeibbs.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湖北网/湖北论坛观点。刊用本网站信息,务经书面授权。
广告联系 QQ:273275115 法律顾问:张斌律师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湖北
武汉
 
鄂ICP备1901294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0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