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广告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和要求? 广告与网络交易监测中心对互联网媒体主要包括PC端的门户、电商、视频、搜索引擎、社交网站、企业自设网站以及移动端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实施了抽查监测,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现就医疗广告中应注意的事项做出以下监测提示: 一、医疗广告应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审批的内容进行广告宣传,广告中不得涉及诊疗方法、保证治愈等内容。 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医疗广告中不得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等;不得含有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内容。例如:某口腔医疗机构的广告中,宣称“采用德国先进的3D数字化种植牙技术,上午种植、下午啃排骨,20分钟即做即走”等内容,在医疗广告中出现医疗技术、隐含保证治愈的内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医疗广告中不得利用专家、患者的形象做证明。 例如: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医院的广告中,宣称“资深老中医采用中医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多位患者通过治疗后“腿麻减轻、腰痛明显改善,腰腿恢复,肝肾的功能也正常了”等内容,出现了中医老专家的治疗方案、患者现身说法证明康复效果的内容,涉嫌违反医疗广告中不得含有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名义、形象作证明等内容的规定。 三、消费者在面对医疗广告宣传治疗疾病、治疗效果时,要根据自身情况,提高警惕,谨慎判断,不要盲目轻信。 一是要查看该广告是否有相关部门审批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广告内容与审批内容是否一致;二是不要盲目迷信广告中所谓“医疗专家学者的专业学术推荐”“痊愈患者的康复效果”等内容,要根据自身情况,审慎判断,不要跟风盲从;三是治病就医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应到正规医院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轻信广告内容,以免贻误病情。(来源北京市市场监督局广告与网络交易监测中心) 医疗行业广告法及违禁解读 一、根据医疗行业架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行业类 根据医疗行业的不同,医疗行业广告违禁词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广告法涉及医药广告的条文主要有 第15条、第16条和第17条。其中,新广告法第15条尤为重要,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 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原因是这些药品都属于特别管制药品,具有两重性,使用得当,可以治病救人;使用不当,将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关于医疗行业违禁用语归纳 1.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 2.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 3.利用广告代言人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4.全面调整人体内分泌平衡;增强或提高免疫力;助眠;滋阴补阳;可促进新陈代谢;产生优化细胞结构;修复受损肌肤。 5.镇定;镇静;理气;行气;活血;生肌肉;补血;安神;养脑;益气;通脉;中枢神经。 6.胃胀蠕动;利尿;驱寒解毒;调节内分泌;延缓更年期;补肾;祛风;生发。 7.防癌;抗癌。 8.缓解痉挛抽搐;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处方;药方;经××例临床观察具有明显效果。 9.丘疹;脓疱;手癣;甲癣;体癣;头癣;股癣;脚癣;脚气;鹅掌癣;花斑癣;牛皮癣;传染性湿疹。 10.伤风感冒;经痛;肌痛;头痛;腹痛;便秘;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 11.刀伤;烧伤;烫伤;疮痈;毛囊炎;皮肤感染;皮肤面部痉挛等疾病名称或症状。 12.细菌、真菌、念珠菌、糠秕孢子菌、厌氧菌、痤疮、毛囊寄生虫等微生物名称。 13.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荷尔蒙、抗生素、激素。 14.细胞再生;细胞增殖和分化;免疫力;关节痛;冻疮;冻伤。 15.皮肤细胞间的氧气交换;红肿;淋巴液;毛细血管;淋巴毒等。 三、医疗行业广告发布的“八准和八不准” 医疗行业广告发布内容八准: 1.医疗机构第一名称; 2.医疗机构地址; 3.所有制形式; (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国外独资企业) 4.医疗机构类别;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 5.诊疗科目; 6.床位数; 7.接诊时间; 8.联系电话。
医疗行业广告发布内容八不准: 1.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 2.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3.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 4.淫秽、迷信、荒诞的; 5.贬低他人的; 6.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7.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的;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来源 湖南省儿童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