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汇总
在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雅称,就算放在现代也十分的好听。那具体称呼已经在下方做了汇总,各位想了解的网友,可以直接收藏在手机里。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0岁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谓始生之年时。赤子:刚出生的婴儿。颜师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髪,其色赤。”襁褓:代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会: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2岁孩提:幼儿时期。《孟子 · 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8岁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童年时期,幼年。晋 · 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9岁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讽刺他人年幼无知。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10岁幼学:《礼记 · 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12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13岁豆蔻:至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15岁及笄:年满15岁的女子。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16岁二八: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南朝陈 · 徐陵《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宋 · 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20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24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古代女子几岁出嫁在古代,女子出嫁的年龄因地区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女子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之间出嫁比较常见,但也有例外。在一些贵族家庭中,女子可能在七八岁就开始订婚,十三、四岁就出嫁,这种情况称作"早婚"。而在一些贫困家庭中,女子可能要等到二十多岁才能出嫁。总的来说,女子的出嫁年龄受到家庭的经济条件、地域文化传统、社会地位和婚姻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出嫁年龄逐渐推迟,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出嫁年龄也比古代普遍要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