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武汉 发表于 2017-3-11 17:23:31

古老静谧 探访藏在武汉小巷的名人故居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武汉市又有多少名人故居面临用样的命运,有多少故居依然屹立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如今,笔者将走进江城的街头巷尾,去感受这些名人故居的沧桑历史。http://hubei.sinaimg.cn/2012/0912/U6539P1190DT20120912101556.jpg詹天佑故居
  一、詹天佑故居  在汉口原俄租界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65号)。  詹天佑故居是全国惟一完好保存下来的詹氏故居。  1912一1919年,世界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詹天佑在此渡过他一生的最后7年。故居系其在武汉任职时购地亲自设计建造,全家居住于此。该房坐西朝东,为砖混结构西式两层楼房,二层右边前房为其卧室,屋前是一庭院,院内种植葡萄和其他花木。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环境幽静。房屋保存完好,现为职工宿舍。  二、毛主席故居  在武昌都府堤41号,是1927年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地。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此写成。当时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夫人杨开慧及子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郭亮、彭湃、毛泽覃、夏明翰、罗哲等也都先后在此居住过。  故居是一栋晚清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面积为436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四周为风火墙体,三进三天井,大门前檐为单坡屋面,墙体上有门楣装饰,大板门有门钉、门钹装饰,内部隔断均为木制板壁及格扇门窗,后檐有门,贯通呼应。原房1956年因修武昌公园而拆除,现在的房屋系1967年按原貌重建,并复原了毛泽东和杨开慧、彭湃、蔡和森等所住房间,辟陈列馆对外开放。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董必武故居  在汉口安仁里1号。  1937年9月,董必武奉命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从延安来到武汉,先住旅社,不久迁此。1937年9月至12月,董必武负责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为抗战初期党在武汉开展工作打开新局面。故居坐东北朝西南,面积348平方米,是一栋二层楼的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为20世纪30年代的普通民房,由私人修建,现仍为居民住宅。房屋基本保持原貌。http://hubei.sinaimg.cn/2012/0912/U6539P1190DT20120912101625.jpg武汉名人故居

早安武汉 发表于 2017-3-11 17:23:47

  四、鲁兹故居  位于汉口城内鄱阳街32号院内。  纪念美国主教鲁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323平方米。另外还有武昌昙华林的一处鲁兹故居。  鲁兹,中文名吴德施,1904一1938年间,在汉口任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是一位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事业的美国人。任主教期间携全家居住于此。他的家成为进步的新闻记者、外交人员和社会工怍者经常活动的场所。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都曾到这里作客。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白求恩等到汉后都曾先后在鲁兹家居住,路易·艾黎、爱泼斯坦也在这里活动过。鲁兹主教在抗战初期还经常参加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活动。1938年4月19日鲁兹告老回国前,周恩来赠与亲笔题词,并在“八办”为他举行告别宴会。故居坐东南朝西北,为一栋西式二层砖混结构楼房,大门前有立柱外廊。建筑面积646平方米,保存完好。  五、宋庆龄故居  黎黄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号的三层小楼为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汉口旧居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小楼。它有着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塔楼高四层,方形,连接起靠黎黄陂路和沿江大道的两侧主立面,是小楼的亮点。特别是建造在塔楼每层越向上越小的窗户,在不规则中跳跃,使小楼显得独特新颖。在临近沿江大道的一侧,三段构图的手法将小楼内廊巧妙划分,借以回廊的雕花铁栏和铁制吊灯,让人浮想联翩。回廊外,正中的圆拱形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黑色牌匾,上面写着7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宋庆龄汉口旧居。  这是宋庆龄1927年在武汉的居所。1926年底,国民党中执委在庐山召开会议,决定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2月10日,宋庆龄和国民政府先遣人员到达武汉,随即住进了这幢小楼,并在此生活、工作了8个月。http://hubei.sinaimg.cn/2012/0912/U6539P1190DT20120912101657.jpg武汉18名人故居盘点
  六、郭沫若故居  位于武汉大学校园内一区12栋。  郭沫若(1892-1978)。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38年4-8月居此。  武汉大学珞珈山上,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郭沫若故居。他在武汉的短暂居所还有:汉口杨森花园(杨森花园当时是电影制片厂,现为武汉市老干局办公室。太和街26号,即现在的胜利街332-335号,当年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后为民居);此外还有鄱阳街1号、太和街26号。  七、钱基博故居  位于武昌区华中村1-40号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被评定为优秀历史建筑。  现名朴园,建于1936年,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内木板铺地。2002年维修,内改石板铺地,内外墙装饰更新。  钱基博(1887-1957)是钱钟书之父,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兼教育家,历任无锡师范、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兰田师范、武昌私立华中大学、华师大等校教授,著作达20余种,并将5万册藏书和1000余种方志,200余种珍贵文物等,分别捐赠给华师大和江苏泰伯文献馆。该建筑是钱氏1946年至1957年居住的地方。

早安武汉 发表于 2017-3-11 17:24:10

  八、刘少奇故居  在汉口友益街尚德里2号(今为4号)。  1926年10月21日至1927年7月上旬,刘少奇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于此。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的部分领导同志也在此居住。当时,刘少奇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在此编写了《工会代表会》、《工会经济问题》、《工会基本知识》三本书,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会建设最早的专门著作。  故居是里弄式二层楼民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砖木结构,石框门,进门为天井,过天井是客厅,客厅左右各2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楼上房间布局与一楼下基本一致。刘少奇住在大门左边的楼上房间里。为文物保护单位。http://hubei.sinaimg.cn/2012/0912/U6539P1190DT20120912101720.jpg武汉18名人故居盘点
  九、向警予故居  有两处,分别在汉口贤乐巷永福里9号和三德里27号(原96号)。  向警予(1895—1928年),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运动领导人。1927年4月来武汉,先住永福里,后迁三德里,直至1928年3月20日被捕。  永福里9号位于民众乐园左侧,为一幢二层砖混结构楼房,坐南朝北,青砖布瓦,石框门,进门一天井,檐高8米,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现为居民住宅,破损严重。三德里27号位于车站路,坐南朝北。原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改建时将地板、木栅拆除,换上混凝土楼板。整修后房屋基本保持原结构,现为居民住宅。三德社区有武汉市人民政府1988授予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现在成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十、冯玉祥故居  冯玉祥将军1937年11月到1938年9月曾在千家街居住并从事抗日活动,因此这一处老房子极具历史价值。(07年2月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12日)报道了武汉市拆除有一百年左右历史的冯玉祥故居) 。  冯玉祥将军旧居为西式洋房,坐北朝南,青砖红瓦两层砖木结构,勒脚与腰线采用花岗岩砌筑,南面建有圆拱券走马廊,建筑面积1338.89平方米,落成于1926年,当时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武昌千家街福音堂堂区的教牧人员住宅楼。  现在武汉冯玉祥故居修缮完毕,却被武汉市化学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挂了牌当做办公楼。  十一、恽代英故居  有两处,分别在武昌区涵三宫1号和武昌得胜桥50号。  恽代英(1895一193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武昌。1921年入党,后赴安徽、四川、上海等地工作。1927年春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武汉军校常委兼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离汉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牺牲于上海龙华。其中涵三宫1号为其家1913一1918年的住所,占地面积506平方米,使用面积306平方米,坐北朝南,石框门,进门为天井,大小房间共21间。房屋系砖木结构,属20年代初的中式建筑。现为居民住宅。  得胜桥50号为恽代英1918一1927年期间在武汉时的住所。砖木结构,坐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房顶由3个单檐硬山顶套连而成,布瓦铺盖,梁架为抬梁式,梢间椽檩在山墙上,房高10米,旧址西面筑有小院。整个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原建筑已改变。

早安武汉 发表于 2017-3-11 17:24:27

http://hubei.sinaimg.cn/2012/0912/U6539P1190DT20120912101745.jpg武汉18名人故居盘点
  十二、苏雪林故居  位于武汉大学一区2栋。  苏雪林(1897-1999),女。原名功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天婴、杜苦等,安徽省太平县人,生于浙江瑞安。曾留学法国学习艺术,后回国在几所大学任过教授。1931年至1949年在武汉大学任教。1949年赴香港任职于真理学会,次年至法国研究神话。1952年转台湾做教授,1973年退休。曾获台湾“教育部”文艺奖、“文复会”第三届中正最优写作奖、中山文艺创作奖、第六届“国家”理论奖。1999年4月21日在台南逝世。  十三、刘公故居  位于武昌昙华林32号。  刘公在此与原湖北工业学堂的三名学生设计了“九角十八星旗”,即辛亥革命军旗。刘公(1881-1920),字仲文,湖北襄阳人,同盟会会员。1907年在日本东京积极参与组建中国共进会,为第三任会长。辛亥革命总指挥部成立后,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辛亥首义后,就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1920年病逝于上海。  十四、石瑛故居  位于武昌昙华林三义村  辛亥革命同盟会元老石瑛故居是一幢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二层小楼,是湖北省境内仅有的一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董必武、陈独秀、陶铸、李四光等多次到故居造访。现为武汉博华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石瑛(1878—1943),湖北阳新人。曾赴比利时、法国留学。中国同盟会会员,协助孙中山在欧洲建立了同盟会组织。辛亥革命后回国,曾任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全国禁烟公所主任、上海兵工厂厂长、湖北建设厅厅长、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南京市市长等职。1943年在重庆病逝。  十五、唐生智故居  位于胜利街183号。  建于1913年前,现为凯威香槟会所。1926年冬至1927年秋,唐生智的居此。建筑面积大约800平方米,主楼三层,一层大客厅轩敞空阔,旧时私人宴请及舞会的最佳场地。由大厅左右两侧楼梯上楼,二楼、三楼为客卧、主卧,起居室和儿童房。  唐生智(1889--1970)字孟潇,湖南东安人。参加了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诸役和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常委兼训练总监部总监,南京卫戍司令等职。1949年出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与程潜等通电起义。建国后,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湖南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早安武汉 发表于 2017-3-11 17:24:51

http://hubei.sinaimg.cn/2012/0912/U6539P1190DT20120912101812.jpg周恩来故居最宁静
  十六、周恩来故居  在珞珈山南坡,武汉大学一区19栋27号。  抗战初期,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1938年5月至8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居住于此。在这里,他还会见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国际友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部分工作人员。故居是一幢坐北朝南仿西式灰砖二层楼房,现仍保持当年风貌,周围草木葱郁,清幽宁静。周恩来住的二楼有3间房:一间会客室,一间卧室兼办公室,另一小房为警卫人员居住。为文物保护单位。http://hubei.sinaimg.cn/2012/0912/U6539P1190DT20120912101834.jpg武汉18名人故居盘点
  十七、徐源泉故居  位于武昌昙华林141号武警大院内。  现存三栋建筑,建造于1930年前后,甲栋为西式(法国别墅)风格双层建筑:乙栋为中式风格单层建筑;丙栋为中式砖混结构庭堂建筑,半山有琉璃瓦六角亭。三处建筑保护较好。  徐源泉(1886-1960年),湖北黄冈人,辛亥首义学生军队长,参加过阳夏保卫战,后曾任国民党军长、集团军副司令官、上将参议等职,抗日战争时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1946年退出政界,1949年前往台湾。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在此住过。  十八、李书城公馆  位于武昌武珞路51号。  李书城(1882-1965),湖北潜江县人,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时与黄兴并肩作战,1921年他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筹建共产党,中共“一大”在他家中召开。1949年受毛泽东之邀参加开国大典,并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老静谧 探访藏在武汉小巷的名人故居